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举行记者会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就“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”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
记者:现在网络消费量很大,但在网络交易中出现了很多虚假宣传、假海淘,甚至有涉嫌垄断的问题。请问张局长,我注意到去年市场监管总局也有专门的专项治理,在这个专项治理的过程中,市场监管总局获得了怎样的成效?下一步,我们会采取哪些政策来完善网络交易这种新业态的监管?
张茅:网络消费作为新的消费方式,给群众带来便利,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喜欢这种方式。同时,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。我国去年网上零售额超过了7万亿,增长24%,占到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18%。过去每年记者朋友们都问我,对“双十一”怎么看?年轻人对“双十一”非常积极,很多的“剁手族”,购买商品非常便宜,还能送货上门。但同时大家反映,有假冒伪劣、送货不及时等问题。网络交易存在着一些特殊性,比如说时空分离,你采购的产品不在本地,“海淘”也不在国内,你在购物之前,接触不到实物,是根据广告宣传,另外就是运输传递当中也存在着问题,能不能及时地快递到家门口。所以,解决问题的难度和监管难度也很大。
市场监管总局在这方面要不断提高监管能力,坚持以网管网,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作用,发挥好第三方平台的主体作用,落实电子商务法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。特别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,规定了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的措施,当然一些商品排除在外,比如生鲜,比如你定制的商品,就不适用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了。我们了解到,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,这方面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,特别是有些第三方交易的大平台落实情况比较好,比如说有一个平台,对于消费者极速退款人员已经扩大到了3亿多人。昨天我还碰到了一个年轻人,我问他无理由退货的情况,他告诉我,在一个大的平台上,他货还没退呢,提出了要求,先收到了钱。我觉得,有些平台的做法还是不错的。
当然,有的企业还提出来“三十天无理由退货”,法律规定是七天,我这可以三十天。我觉得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实际上是双赢,消费者利益得到了保护,企业的信誉、声誉得到了提高。现在我们也在线下进行推广,不少商店也承诺做到多少天无理由退货。当然,对于存在的问题,比如假海淘的问题、涉及垄断的问题、假冒伪劣的问题,我们要加大惩处力度,线上线下用同一个标准,严格监管,严厉惩罚。同时,也鼓励电商经营者和平台自律守信,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发展。总之,电商作为一种新的业态,要在规范中发展,在发展中规范。
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壮大国内市场的基础和支撑
当前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迫切要求物流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推动物流业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壮大国内市场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有力支撑。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》,系统提出25方面政策措施,对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作出全方位部署。
一、物流高质量发展对于壮大国内市场意义重大
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、先导性、连通性行业,贯穿一二三次产业,衔接生产与消费,涉及领域广、发展潜力大、带动作用强。物流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壮大国内市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。
一是顺应新一轮消费变革需求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201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,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消费升级窗口期,城乡居民消费正在经历从有向好、从商品向服务的一系列转变。消费升级乃至消费变革,不仅会带来高品质、高附加价值、高时效的物流服务需求,也将对我国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调整和升级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,为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二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,促进我国产业链迈向中高端。目前我国处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进入密集活跃期,产业链调整和产业转移出现新特点。前沿技术交叉融合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根本上重塑生产方式,带来了产业的快速更迭和生产要素频繁的跨部门、跨企业流动。从产业结构升级来看,加快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,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需要现代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作为支撑。
三是顺应现代市场体系发展需求,优化资源要素配置。从促进实体经济来看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。打造现代物流体系,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,有助于商品、资源、服务实现跨区域、跨行业自由流动,优化配置效率,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为加快形成统一公平、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。
四是顺应全球化格局调整变化趋势,提升国内国际双向联通水平。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加速调整,全球基础设施与供应链体系也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。为此,有效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,进一步提升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,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,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发展空间,提高我国物流体系与对外开放的有机衔接,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互联互通。
二、物流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突破
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。过去物流业的发展,成功解决了“有没有”的问题。未来的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以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为重点,全面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,重点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。
首先,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互联互通能力。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尚不均衡,东部地区物流设施初具规模,中西部地区依然较为分散,多种运输方式间衔接效率较低,物流集群效应尚未发挥。因此,要以市场化为导向,系统规划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布局,利用好存量,设计好增量,打造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网络,全面提升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,加快提升物流运行的效率。
其次,要提升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物流服务能力。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涵盖多维度、全方位,既要提升宏观层面服务实体经济、区域协调、绿色发展、对外开放的支撑能力,更要从微观层面,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、标准化、网络化、一体化、智慧化的服务能力,不断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,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、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。
再次,要增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物流创新动力。我国物流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、实现结构调整升级、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新要求,迫切需要全面推动物流领域的服务创新、技术创新、组织创新、方式创新和体制创新,实现以创新驱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。为此,需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大发展机遇,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、运输技术及能源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应用和集成创新,推动物流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组织的发展,为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创新动力。
三、物流高质量发展亟待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
加快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,必须着力破解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,让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,释放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力,增强物流业发展内生动力,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
第一,深化“放管服”,加快形成公平统一的物流市场。这需要坚持市场主导,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以简政放权释放出物流市场的活力和动力,尽快形成公开、透明、高效的审批制度和全国统一的投资和准入标准。为此,需要按照“只进一扇门”“最多跑一次”原则,简化物流企业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手续,最大程度减少对物流企业业务创新的制约;支持地方在物流领域开展“一照多址”改革;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。
第二,清理规范收费,完善价格形成机制。在各类要素成本上涨的现实情况下,进一步降低物流业成本的重点应在降低制度性成本方面。对原先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领域进行价格形成机制调整,加快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。为此,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定价行为、完善垄断行业或环节定价机制。重点完善铁路货运价格灵活调整机制,进一步清理规范铁路货运经营服务性收费;加快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试点工作,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。
第三,加快转变监管方式,注重提升监管效率和促进有序竞争。“放管服”加快推进和物流领域创新发展不断涌现,对提升物流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为此,促进物流高质量发展,一方面要提高规划的合理性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,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政府监管能力,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。此外,要依托行业协会、中介组织和平台企业加快健全完善物流行业信用体系,研究出台物流领域失信、违规“黑名单”和建立守信激励、失信联合惩戒的机制,进一步完善物流领域的竞争秩序。
第四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探索制度改革创新。目前,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用地约束和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。同时,物流企业也遇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频繁搬迁、融资难等问题。对此,需要加快创新用地支持政策,加强城市物流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衔接,指导地方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,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。同时加强投融资支持方式创新,拓展市场化主动融资渠道,进一步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,稳定企业融资链条,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。
当前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迫切要求物流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推动物流业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壮大国内市场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有力支撑。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》,系统提出25方面政策措施,对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作出全方位部署。